免費諮詢
02-2784-0735

錨點——#care-recipients-1

行一團隊的照護特色

Our Unique Care Model

01

強力支援的團隊

專屬家庭醫師與護理師團隊定期到府,提供預防保健及疾病診治服務。支援您安心在家、免除舟車勞頓,盡量減少急診與非必要住院。

02

365×24照護不間斷

我們了解您對突發疾病的不安。即便細心照護,突發狀況仍可能發生。本診所有完善的輪值制度,並與每個家庭組成溝通群組,專業團隊全時段待命,為您提供不間斷的支援。

03

致力與社區夥伴合作

本團隊與在地的護理、長照團隊與社區夥伴緊密合作,共同為您打造最適合的照護計畫。若您的病情需要,我們也與區域內的各大醫院合作,讓照護無縫接軌。

04

連接全階段的整合照護

經驗豐富的家庭醫師團隊,能滿足您各個階段的醫療需要。讓您在家就能接受日常保健、急慢性疾病管理,直到生命晚期的舒適緩和療護。

05

重視價值觀、以人為中心的照護

我們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,不只治療疾病,更在乎您的感受與想法。我們會傾聽您的心聲,不只是「按表操課」,讓您能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生活。

錨點——#care-recipients-2

服務流程

Care Process

不論是在家療養或正在住院治療中,如果您或家人需要居家在宅醫療協助,歡迎來電諮詢。

透過來電諮詢、準備病歷、安排到府診療三個步驟,我們在充分準備後為您量身打造適合的居家照護計畫。
提醒您事先準備好病歷(例如:當年度門診或住院的病歷摘要,可向平時接受照護的醫院申請),以便我們更完善地照顧您與家人。

01

電話諮詢

請您放心來電,經驗豐富的護理師會與您會談,了解您或家人的醫療狀況與照護需求、介紹診所的服務方式,並回答您有關在宅醫療的問題。

02

準備病歷資料

為了更準確的了解您的健康狀況與用藥,請您向平時接受照護的醫療院所申請最近的病歷摘要(通常是近半年、或最後一次住院的資料),並傳至診所。醫護團隊將充分研究您的健康狀況。

03

初次到府診療

在約定好的時間(週間早上九點半至三點之間),醫護團隊將到府提供診療,並邀請重要關係人共同研商照護計劃。初次診療通常需要一至兩個小時,之後會依實際照護需求約定後續診療行程。

錨點——#care-recipients-3

診療內容

Treatment and Management

在宅診療包含詳細的病史詢問、身體檢查,需要時配合實驗室檢驗(血液、尿液、糞便等)、床邊即時超音波、心電圖等檢查。若因病情需要進一步檢查,如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,可協助轉介到醫院進行。

經常提供的診療包含:

在宅診療包含詳細的病史詢問、身體檢查,需要時配合實驗室檢驗(血液、尿液、糞便等)、床邊即時超音波、心電圖等檢查。若因病情需要進一步檢查,如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,可協助轉介到醫院進行。

經常提供的診療包含:

01

藥物治療

如抗生素、利尿劑、各式點滴;高齡者多重用藥整合簡化

02

營養管理

飲食質地調整建議、胃造瘻管、鼻胃管維護,靜脈營養支持

03

呼吸管理

居家氧氣治療、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、氣切管照護

04

緩和治療

疼痛控制(含管制類止痛藥管理)、超音波導引胸腹水引流、在宅安寧療護

05

其他健康與疾病管理

預防接種、慢性病處方籤開立、傷口管理、各式管路與造口管理

若您有其他的治療需要,也歡迎來電諮詢。

錨點——#care-recipients-4

收費模式

How We Charge

為提供最高品質、不中斷的醫療服務,行一診所在申報健保給付之外會向您收取補充費用,可能包含以下三種。

遠距生命徵象監測費

建立家族群組、病況即時通訊、緊急聯絡網維護基本費用,每月初收取(服務未滿一個月按比例收費)

掛號費

到府診療按次計價,依平假日、緊急程度分階段收費。

特殊治療費

針對靜脈注射、營養點滴、傷口清創等,有執行才收費。所有的費用會請您以轉帳方式交付。交通已涵蓋在上述費用,無需額外支付。

舉例來說,行動不便、病況慢性穩定的長輩,在每兩週診療的情況下,每月總收費約二萬元。若病情不穩定、需頻繁診療,在每週診療搭配靜脈營養點滴的清況,每月費用約四萬元左右。在特殊狀況,例如中重度感染需在家住院,在一週內每日到府診療、施打靜脈注射抗生素,療程費用約五萬元左右。

關於收費的詳細規則,在服務開始前將提供文件充分說明,請您安心,也歡迎來電諮詢。

錨點——#care-recipients-5

服務區域

Service Areas

診所對周邊車程約15分鐘距離範圍提供服務。
包含中正、大安全區,中山、松山、信義、文山部分區域。

錨點——#care-recipients-6

案例分享

Cases

每個家庭的照護需求各不相同,透過充分理解、溝通討論,行一診所與家庭一起設計合適的照護目標與方案。每一次照顧的請託,行一團隊將認真看待、全力以赴。

邀請您一起看看這些家庭的故事。

隨著花爺爺的失智狀況惡化,愈來愈難出門,家人決議開啟在宅治療。在行一團隊介入兩三個月後,花爺爺發生吸入性肺炎、雖接受抗生素治療但吞嚥功能並無好轉,此時遇到的情境: 即便當下的問題治療好了,但若病人的精神與進食能力無法恢復,身體的功能仍將持續退化, 導致下個問題、辛苦的循環。

「爸爸當初表達過意願,不想再去醫院受折騰,我們就在家陪伴他吧。」開過家庭會議,說明狀況、分析利弊後,女兒這麼說。於是團隊將治療照顧方向由積極性治療逐漸調整為緩和照護,透過一次次的到家訪視、電話聯繫,陪伴爺爺與家人度過辛苦的照護歷程,直到爺爺平靜 在家過世。「雖然家人們已經決定要讓爸爸接受安寧照護,但當爸爸叫不醒時,我們還是非常慌張,還好有行一團隊的幫助」。

讓家人們慎重放下對病人的擔心,重拾平靜的新生活,是行一團隊的目標,也是最大的安慰。

一位超高齡、罹患失智症的奶奶,日常的生活限制在電動床上,吃東西、看電視。新冠疫情期間,奶奶確診後不幸導致非常嚴重的續發性肺炎,意識惡化、人變昏沉。行一團隊判斷,吃、吞能力是奶奶是否能存活下去的關鍵,但昏沈中奶奶對一般食物不太有反應。適逢酷暑,團隊在巷口便利商店找了酸香的冰棒。當嚐到味道時,奶奶驚訝的張大眼睛,一口接一口把冰棒吃完。開心之外,我們得以觀察奶奶咀嚼跟吞嚥的樣態。

像這樣微小、日常的事,卻忠實捕捉在宅照顧的印象。因為是熟悉的團隊、持續的提供照護,經過長時間累積的觀察,團隊能針對每個人的狀況給予細緻,有彈性的照護建議。況且,夏天吃冰很開心啊!

一位銀髪碧眼的老紳士,即便在超高齡仍每天早晨到辦公桌處理公務,雖然罹患轉移性攝護腺癌,到還能維持優雅的生活。近幾個月來他開始感覺到體力下滑,經常跌倒,終於在某次跌倒後病情急轉直下,虛弱混亂、無法進食,最後被送回醫院。

在近兩個月的住院治療中,即便醫護人員,家人與照護者都盡了全力,老紳士抽血的指標也有一些進步,但整體變得非常虛弱、意識昏沉,一度出現混亂躁動,身上也多了鼻胃管與尿管。 終於他再也無法忍耐住院的不便,在有點忐忑的狀況聯繫行一團隊,決定回家照護。回家的第一週,用兵荒馬亂形容仍算客氣,情況隨時可能惡化到必須再回院。在家人、居服夥伴、行一團隊與醫院團隊的努力下,老紳士的狀況慢慢地穩定下來:我們能更清楚的理解他幽默有禮的表達,跟他討論他喜歡又能避免嗆咳的「菜單」,管路存在的目的以及移除的條件。他期許自己能找回力氣,能做他喜歡、有意義的事,減少對別人的依賴。在居服夥伴的鼓勵下,他已經能站起來、稍微走動,或許不久後就能看到他回到辦公桌、意氣風發的樣子呢!

跟勇者爺爺初見面時,他高齡一百歲,用非常清楚的意識告訴行一團隊,希望用停止進食的方式離世。他感覺自己的身體日漸衰弱,已經連出門都有問題;再加上兒女也不在身邊,他不喜歡事事麻煩別人,所以主動提出停止進食的想法。 在確認爺爺的意願後,團隊開始提供照護並給予減少進食的建議。中間因為晚輩回台探視、讓爺爺主動想多吃一點、讓體力好起來。在晚輩完成探視後,爺爺覺得滿足、 沒有遺憾了,變更堅持禁食,每天僅攝取少量的油與水。爺爺身體越來越虛弱,最後在睡夢中離世。

醫護人員有「守護生命」的職責,無論如何都持續陪伴也是守護的表現。爺爺決定為自己的生命做主,也教我們:「唯有學習死亡,才能學會生活,也才懂得生命。」

微笑奶奶因罹患帕金森氏症導致吞嚥困難,使用鼻胃管灌食。某次嗆咳導致肺炎,雖住院治療但反應不佳、血氧下降,家人決定帶奶奶回家,同時邀請行一團隊參與照顧。

在家照顧過程,奶奶發生幾次口水卡在喉嚨、血氧降低等急迫狀況,家人難免焦慮。「就讓奶奶的身體來做決定吧。」團隊建議逐漸減少奶奶的灌食量,持續密集的到家診療、說明狀況,讓家人安心。在照護後期,為了減少口腔分泌物提升舒適,團隊建議停止給予水分與營養。在停止灌食後,鼻胃管得以移除,讓奶奶回到本來的樣子,眉頭不皺了、笑容也多了,最後安詳在家離世。

在熟悉的環境,以本來面目跟世界道別,是很幸福的事。